中文啦

字:
关灯 护眼
中文啦 > 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 > 第三百七十二章 再见诸葛,君臣相知

Video Cover Image

第三百七十二章 再见诸葛,君臣相知

中文啦 www.zhongwenla.com,最快更新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!

这一战曹彰率领八千北疆骑兵,与曹植、许褚共同领兵伏击马超五千西凉军,结果不仅没有歼灭西凉军,反倒是在宜城以西损兵折将,一败涂地。

这近乎耻辱的失利让曹彰羞愤欲死,恼羞成怒的他将责任归咎在曹植身上,因为无论是在山都还是宜城,马超和赵云两次都是从曹植这里找到了突破口,使得曹军在大好的局势下被逆转翻盘。

这次伏击战的失利也将曹植对领军刚刚建立起来信心完全摧毁,不止是曹彰,战败的北疆军同样认为是曹植拖了他们的后腿,若非他是曹操之子,只怕他会被北疆军生吞活剥。

倒是许褚不以为然,曹操更狼狈的时候他都见过,这并不妨碍曹操成为当今天下首屈一指的诸侯。

另一方面,马超的西凉军在赵云的救援下成功逃出生天,但马超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,因为经此一战,曾经名震天下的西凉铁骑,如今已经不足千人了。

马超现在的感受,赵云是最能够体会的人,当初他和华成率领三千精骑杀入汝南,将曹操治下搅得天翻地覆,成就了他赵云的威名,但他最后知道只有他和华成活下来的时候,他也是这般感觉。

倒是普通的西凉军将士们欣喜若狂,在今日的绝境中不仅能够逃出生天,甚至还将曹军杀得溃败,这是他们经历过最难忘的战斗,哪怕他们同样死伤惨重,但他们毕竟是胜了,并且他们都活了下来,这一切足以让劫后余生的他们忘乎所以的疯狂庆祝。

襄阳境内的机动兵力几乎都集中在宜城外,被赵云、马超联手杀败,自此他们领兵南下再无阻碍,直到他们进入了当阳地界,坐镇襄阳的曹仁才知道曹彰、曹植兵败的事情。

曹彰回到襄阳立刻向曹仁请命攻打当阳,曹仁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,现在曹军主力已经北归,以襄阳现在的兵力,就算是倾巢出动也未必打得下当阳,更何况他还要防备江夏的周瑜。

面对怒发冲冠的曹彰,曹仁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曹彰悻悻而退。

“将不可以愠而致战!”

既然曹仁并不会出兵,曹彰、曹植与许褚便拜别曹仁,带领着收拢的残兵回许昌向曹操请罪。

江陵城,诸葛亮早上还不曾用早膳,孙绍便来亲自拜访。

诸葛亮吃了一惊,他知道今日孙绍必定会接见自己,却没想到孙绍来的这么早。

昨日孙绍回到江陵,全城共庆,孙绍下令犒赏全军,孙绍也在宴席上与江陵城的文武共醉一场,诸葛亮原以为孙绍最早也要到下午才会醒来,没想到这一大早孙绍就来了。

孙绍这次来江陵,其一自然是要安荆南军民之心,毕竟他被困益州一个多月,关于他的各种流言层出不穷,虽然在赵云、蒋琬的统御下没有闹出乱子来,但军民多少有些人心惶惶,这种惶恐的感觉就如同笼罩在江陵、笼罩在荆南的乌云,非孙绍自己现身不能驱散。如今孙绍现身江陵,关于他各种不利的流言不攻自破,荆南军士气更盛。

孙绍来江陵的第二件事,就是要督促蒋琬立刻恢复对益州的粮草辎重补给,同时抽调兵力继续进攻益州,如今益州最精锐的东州军和最善战的将领张任皆殁于阵中,正是益州最虚弱,最混乱的时候,也是一举拿下益州的最佳时机。

除了这两件事,孙绍在江陵最想见的人既不是赵云也不是蒋琬,而是诸葛亮和关平。

孙绍如此迫切的想要见这两人,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都是名留青史的文臣武将,更因为他们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,有了这两人的加入,必然吸引刘备核心集团其他文臣武将的归附,同时也让孙绍几乎可以完全继承刘备的政治声望。

孙绍早已不是初来乍到的毛头小子了,对于这些闪烁在历史长河中的名臣名将,他依旧心生崇敬,却也不会过分迷信。

虽然见诸葛亮的心情十分迫切,但孙绍兵没有因此乱了方寸,到江陵的当天,他也只是与诸葛亮稍微寒暄了几句,首先召见的依旧是蒋琬等心腹旧臣,以表示他并不会喜新厌旧,让老臣寒心。

昨夜的酒宴孙绍其实并未饮醉,他只是不想搅了臣下们的兴致,这才佯醉离席,到了第二天一早,孙绍终于压抑不住急切的心情,亲自来拜访诸葛亮,以示诚心和重视。

诸葛亮亲自出门将孙绍迎入帐中,如今赵云、关平都去了当阳监视曹军北撤,华成依旧留在西陵,江陵城中的军务,实际上是由诸葛亮在处理,因此诸葛亮依旧住在军营。

孙绍与诸葛亮已经不是第一次见面了,上一次二人见面还是在长沙的时候,那时候刘备刚刚覆灭,诸葛亮也不过是孙绍阶下之囚,二人见面并没有什么话说。

这一次见面,时间相隔虽然不长,但二人身份已经完全不同。虽然诸葛亮已经是麾下之臣,孙绍也不敢有丝毫怠慢,不仅没有摆架子召见诸葛亮,而是亲自拜见。

诸葛亮既然加入孙绍势力,成为孙绍麾下谋士,自然也不会再摆出高姿态,他执礼甚恭,并无半点倨傲之色。

彼此尊重是良好沟通的基础,良好的话术则是快速拉近距离的催化剂,二人寒暄几句,很快便渐入佳境,聊到曹操北退之后的天下格局上来。

谈到现在的局势,孙绍再次站起身来,向着诸葛亮躬身一礼,诚恳道:“曹操此番发难,若非先生提前看破,早做绸缪,只怕孙绍与荆南皆不复存在矣,先生于我,恩同再造,此次退曹之功,先生当居首位,请再受我一拜!”

诸葛亮连忙还礼,道:“主公言重了,亮携功投主,亦不过求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罢了。”

孙绍在了解过诸葛亮加入过程之后,便猜到了诸葛亮之所以之前孙绍、赵云明里暗里相请始终不肯出山,这一次却主动献计加入,就是不愿屈居人下,要以不世之功一举奠定自己在孙绍势力中的地位,好让自己有足够的平台施展才华,只是没想到诸葛亮如此直白,没有丝毫的拐弯抹角。

果然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,诸葛亮行事作风果然与众不同,不过孙绍知道诸葛亮的才能,那可是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依旧脱颖而出,名列前茅的超级大才,更难得的是他信奉的是忠义之道,遵循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原则,并不像司马懿那般还需要防着,这样的人才孙绍就怕他管的事情少了,诸葛亮主动请求大任,却是正中孙绍下怀。

“不知先生抱负如何,愿闻其详!”孙绍并没有立刻答复,而是微笑着问道。

诸葛亮看着孙绍,也笑着反问道:“臣依稀记得,当初主公刚刚在长沙立足,便曾经请亮出山,以郡事相托。彼时亮不过薄有微名,以为主公亦不过是沽名钓誉,因此不曾当真。如今看来,亮之所谋皆在主公毂中,可见主公对亮知之甚深,不知主公以为,亮之志向如何?”

诸葛亮若无其事的看着孙绍,孙绍心想,这难道是诸葛亮的考验吗?所谓君臣相知,若要诸葛亮心甘情愿做到鞠躬尽瘁,只怕先得过了这一关。

诸葛亮若是用其他的问题考验孙绍,以孙绍的能力未必能够答得上来,他问的这个问题可能会难住这天下九成九的人,但孙绍却是例外,因为他来自于后世。

三国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时代,后世对三国人物的从各个角度解读揣摩,作为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诸葛亮,对他的解读更是入木三分,孙绍作为对此也颇有了解。

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……”孙绍缓缓念道,同时仔细观察着诸葛亮的神色变化,不过诸葛亮脸上笑容不减,看不出半分异样。

孙绍收回眼光,接着爽快说道:“先生虽然曾经躬耕南阳,然此非先生之志也!”刚才这话是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,那是诸葛亮之后写的,但这显然不是诸葛亮真正的想法,否则他也不会携功投主,主动请求大任。孙绍之所以故意先说这个,是想试试能不能从诸葛亮的神色中看出一点端倪,不过很明显,诸葛亮作为情绪管理大师,并不会露出半点破绽。

孙绍也不再试探,直言道:“以绍之间,先生立身于世,所求有二,其一曰‘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’;其二,匡扶大义,以抗强暴。不知此二言可合先生之意?”仟千仦哾

以诸葛亮的定力,闻孙绍之言也免不了微露诧异之色,问道:“主公何出此言?”

孙绍知道自己的答案就算不是诸葛亮的标准答案,至少也是良好以上了,于是解释道:“‘穷则独善其身’说的是若无施展抱负的机会,先生便是躬耕一生,也不会委屈求全,随便出山,先生之前拒绝绍之招揽,其后又主动加入,可见其意。‘达则兼济天下’,说的是先生志向之大,不止于一县一郡之地,非天下之大不可量也!先生不仅有一统天下的宏愿,更有兼济天下的壮志。”

诸葛亮微微点了点头,继续问道:“匡扶大义,反抗强暴,何以知之?”

孙绍从容答道:“此乃先生亲自说之,先生躬耕之时,曾自比管仲、乐毅,绍便是从先生此比,知先生之志。管仲者,齐之国相也,以治国理政之能名留青史;乐毅者,燕国大将也,曾经以弱抗强,率领弱燕之军,不仅打败了齐国侵略军,更是攻下强齐七十二城,如此战绩,震古烁今。世人只知先生自比管乐,乃是自喻文武双全,绍屡次揣摩,认为先生深意,非止于此。想那管仲治国,乐毅领兵,固然也是世之翘楚,却非独占鳌头。先生不比他人,独比管乐,可见其二人除了治国领军,犹有其他特别。管乐二人皆出于春秋之时,彼时礼乐崩坏,诸侯混战,民不聊生,与如今世道,不谋而合。管仲不仅能够治政,更是尊王攘夷,恢复天下秩序,先生自比管仲,不仅比其文治,更要与其一般匡扶大义,治乱天下。乐毅不仅仅领兵能战,更是挫败强齐侵略,先生自比乐毅,不仅比其武功,亦是想要效仿其反抗强暴的精神,先生宁愿辅佐弱小的刘皇叔,而不愿顺从强大的曹操,想来也有如此缘故吧?”

诸葛亮从没想过孙绍对他的了解,还在刘备之上,听孙绍说完,感慨道:“臣曾以为除皇叔外,再无明主能遂我之志,今闻主公之言,方知主公知我,得主如此,夫复何求!”

孙绍开怀大笑,道:“今得先生辅佐,何愁大事不成?只不过绍如今亦不过半州之地,无法以天下相托,只有待益州平定,再托以州事了!”

孙绍这话就差直接说益州打下来就交给你了,诸葛亮听闻此言更是惊讶不已,他知道孙绍颇有气度,有容人之量,原本想凭借这次功劳,能够独领一郡军政,却没想到孙绍竟然要让他管理一州之地,这是何等的信任和大气?

诸葛亮一时竟不知如何回复,孙绍见状开玩笑道:“先生是不相信我能够拿下益州还是不敢担当此任?”

诸葛亮终于被孙绍的诚意和信任感动,拜伏于地,道:“主公但有所命,亮万死不辞!”